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沈阳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高端人才最高给予200万元安家补贴

2019/9/26 10:13:03发布162次查看
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的大型陈列展展品之花瓶
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的大型陈列展展品一角本组图片 新文化报·zaker吉林记者 郭亮 摄
a02版
一日里最美的时光,莫过于破晓时分,霞光晕染着云朵,天色微亮,仰着头望过去,就像是漫天的希望铺陈开来,让人充满着喜悦,憧憬着无限美好的白日,散去黑夜带来的寒冷。
吉林省博物院的展厅内灯光明亮,每一块展板,每一幅图画,每一件展品都有自己专属的聚光灯,一眼望去都可以看得清晰分明。入口的玻璃展柜内,一个翠绿色花瓶显得格外耀眼吸睛。
老周站在展柜前凝视许久。白色牵牛花形状的瓶口向上,瓶口透出的翠绿色甚是喜人。长颈圆肚的造型是旧时的制式,玻璃制品,瓶身镶有浮雕,瓶口下方还带有一对儿透明把手,整体造型极具年代感。
在老周的眼里,这分明是一件艺术展品,若不是左下角的说明上写着它的来历与背景,若不是墙壁上标注的抗战历史故事,老周哪里会想到,这个花瓶竟是吉林省博物院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而它也是这次“破晓——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陈列”主题展览里与历史相关的直接文物之一。
而今白山松水,正像破晓时分,绚丽多彩。那些陈列在吉林省博物院里的红色文物,那些散落在吉林省内各个角落里的抗联遗迹,最真实地展现出这片土地和人民曾经历过的黎明前的黑暗,也最完整地保留着,那些令人敬仰的抗联英雄们为现在这份美好所付出的一切。
当历史就在眼前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年过六旬的老周,一直对未能看到几年前的“黑色军魂”展览感到遗憾,听闻吉林省博物院推出了全省第一个全面反映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的大型陈列展——“破晓”,老周迫不及待在开放日第二天前来观展。
踏进展区,卖了大半辈子鲜花的老周,一眼就看到了这个翠绿的花瓶,花瓶高24厘米,通体看上去还是完好如新,只有花瓶底座上那些点点斑驳的痕迹,才能看出它曾历经岁月的洗礼,曾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的见证者。
“1933年初,吉林特支在吉林市河南街富裕胡同7号周建华家建立了秘密交通站,负责接待满洲省委领导干部途经吉林去南满抗日游击区。”博物院讲解员娓娓道来它的故事,老周听得仔细。
花瓶原是一对儿,是“第二交通站”站长周建华与妻子闫庆莲的结婚纪念物。从花瓶保存的完好度就能看出,它们也曾是摆于案前或柜上,时常被轻抚擦拭的“宠儿”。彼时花瓶中装载的是两人的爱情、艳丽的鲜花,以及与革命有关的秘密文件和传单。花瓶与鲜花极具迷惑性,将文件与传单完好地隐藏了起来,为传递情报做了很好的掩护。
“1937年西征回师途中周建华为掩护战友英勇牺牲,时年24岁。1964年,他的妻子将该花瓶捐赠给我们。”在讲解员的声音里,花瓶似乎活了起来,它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岁月里,它如何亲历了一次次至关重要的信息传递,又如何见证了革命的胜利,如今安静伫立在展柜里,与一个个前来参观的人共同穿越时光。
老周不太爱表达,目光久久不能回神,低沉的叹息和一直不曾挪动的双脚,都显露出老周此时的状态,一个人静静的沉寂在历史里,难以自拔。
与老周不太一样的,是展馆里另外一个小伙子,1994年生人的小万。小万当过5年兵,刚刚离开战友和连队,对抗战历史有着一定了解。与新同事一同来参观“破晓”展览,他关注的是墙壁上一幅幅记录了真实历史的图片,以及此次展览主创们精心布置的1:1真实场景复原。
“手拧牙咬 破除障碍”这八个字在一个红色的有些褶皱的旗帜上,散发着熠熠金光。在此次展览的169件(套)精选馆藏文物里,“手拧牙咬 破除障碍”旗也是与历史直接相关的国家一级文物。
在旗帜的旁边,展览主创们根据历史复原的真实场景,更是令人震撼:在皑皑白雪之上,三名战士匍匐前进着,面前是两两拧成一股的三排铁丝网,c位的战士手握机枪机警地注视前方,左右两名战士竟用双手将铁丝拽向嘴里做撕咬状。两人的脸颊被尖锐的铁丝结划破,伤口被冬雪侵蚀,双手被勒出一道道的伤痕,嘴角在撕咬铁丝的过程中裂开。
“这怎么可能?谁能用牙咬断铁丝啊?”展馆里这一幕震惊了观者,一个年轻人不禁低声向同伴发问,但小万却知道,这一幕是真实存在过的。
1947年2月5日,在二保临江战斗中,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七师十九团七连受命作为攻打西南山的主攻部队。为破坏敌人工事,七连二排六班战士用手拧断铁丝网,用牙咬断绳索,毁掉了鹿砦,破除了障碍,保证主攻部队按时攻占了歪头砬子钓鱼台,有力配合了兄弟部队围歼三源浦的敌人。战后,师部为六班记大功两次,并命名为“突击班”,授予“手拧牙咬 破除障碍”旗,而这面旗就挂在展区展柜里。
“当兵那5年,我在连队看到过很多革命前辈留下来的文物,大多都比展区里的更破旧,但近距离去看这么直接的文物,说实话跟在连队里看到的感觉很不一样。”小万面色凝重,声音说着说着就低沉了下来。“看到这些感觉特别难过,其实这些历史我都知道,但是看到军人抗战的实景,还是给我很大触动,让我想起了之前很流行的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此之前,小万仅仅将这句话是当成一句鸡汤,但走过“破晓——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陈列”的展区,内心便久久不能平静,这句话不断在脑海里盘旋,他真切体会到,这句话背后所包含的,那些革命先烈、抗战英雄们为今日无忧的生活所付出的牺牲,有多沉重。
“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去一下这些场景真实发生的地方,像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像这个‘手拧牙咬 破除障碍’的发生地。我想,在那里我还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小万说得有些激动,身边的同伴听闻也不禁点头附和。
文物让他们更贴近历史,同时也让他们更主动地去探寻历史,铭记历史。
当历史正在传唱
“教科书永远不能令人身临其境,唯有遗迹让人震撼”
如果说,小万对历史的认知,是来源于5年的部队生活。那么,更多年轻人对历史的认知,多数都是来源于教科书。
“抗联里的部分历史故事,教科书里确实有教,我带过的很多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都因此在互动中进行抢答。”作为吉林省青年商务旅行社的一名研学辅导师,年轻的闫振已经带领过上千人,走过不同线路的红色之旅。
“年龄大的游客也有,但是我带的最多的还是学生。”从大学生到初中生,闫振接触过个性迥异的学生,他们对于红色历史的认知,在参与红色之旅之前,也都仅限于课本上的白纸黑字,以及简略的历史图片。
在闫振看来,相对于在各类纪念馆千篇一律的解说,更重要的在于与学生们的互动与沟通。“每次的路线都是精心规划好的,省内红色遗迹很多,要根据他们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准备。”这些准备都建立在闫振对红色文化认知的基础上,同样作为年轻人,闫振对红色文化掌握如此之好,除了职业要求,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坚信着红色文化需要在年轻一代里更好地传唱下去,同时对于如何在旅行中更有效地传播有着自己的见解。
“教科书永远不能令人身临其境,很多学生学过这个知识,他知道有这么一段历史,但是他没有触动,只有走进这些遗迹里,才让他们感觉到震撼,才能让历史活起来。”闫振发现,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因为对1931年至1937年的6年局部抗战宣传不够,以致很多人习惯于“八年抗战”的提法,而对“十四年抗战”的概念不甚了了。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学堂里的青少年。
“直面历史残酷的一面,也是更深层次去理解红色历史的一个方向。”在带领着初中生走进辽源矿工墓陈列馆时,闫振的心里如是想着。而接下来学生们的反应,也印证了闫振的想法。“震惊,孩子们首先就是觉得完全没想到,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跟课本带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一个孩子在看到陈列馆里的沟壑尸骸白骨时,“哇”的一下呕吐了出来,眼角带着泪。让闫振意外的是,呕吐过后,孩子没有立刻跑掉,依然回到陈列馆,倾听讲解员的讲解,泪眼婆娑。
走出陈列馆,孩子与闫振聊了很多,小小的心灵,因为受到这样的洗礼,反而对红色历史更为好奇,想要去更多的遗迹去了解历史。闫振也在一次次的带队中,找到了更好的传播方式,“与他们互动,让他们对历史有代入感。每次看完一个纪念馆或者陈列馆,我都会问问他们的感受,让他们谈一谈对哪些历史细节印象深刻,然后再问问他们对目前生活和未来的想法。”每一个来过的青少年,他们注定是同龄人里更有担当的那一个,也注定会在生活中,向身边人传递他们感受到的革命精神。
当历史一路随行
“这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是一种红色的触动”
相比反应强烈的初中孩子,长春理工大学大三的宁琳琳在跟着老师、同学一同走在红色之旅的路上,感受着红色经典景区带来的视觉与心灵冲击时,表面看上去平静很多。同样看着同胞的尸骨,宁琳琳没有过激的反应,如果不是在聊起这一路走来的感想,或许没有人会知道,平静的表面下,她内心曾是多么跌宕起伏。
9月7日,在赶往吉林市劳工纪念馆时,需要步行经过长长的一段狭窄的柏油路,路上的宁琳琳与同学们交谈时,还是微笑着的,走起路来也是轻快的。柏油路两侧是郁郁葱葱的绿植,繁茂的树木与草丛,让这一行人感觉似乎是走在野游的路上,忘却了前行的目的地。
这一路走了20分钟,踏入劳工纪念馆的那一刻,大学生们的脚步先是一顿,不自觉地放慢放轻了脚步,闲谈的话题戛然终止,看到纪念馆内正中央的石碑简介,气氛就犹如当日的天气,阴雨绵绵。
这仅仅是整个红色之旅的开始,宁琳琳就感受到了在校园时完全没有感受过的氛围,凝重又令人心痛。一步步走过苦难劳工史陈列厅、遗骨陈列厅,宁琳琳不再与同伴交谈,认认真真地看过纪念馆里的每一个细节,将它们铭记在心。
而后几日,宁琳琳与老师、同学们又一一走过了多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听着一个又一个抗联英雄的故事,宁琳琳对这段红色历史越来越肃穆。谈起一路之行,宁琳琳说得不多,但都铿锵有力。“这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是一种红色的触动。金相和、李兆麟将军及夫人金伯文等抗联战士革命先烈在那段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以国家安危为己任,以党的使命为信仰,这种大无畏革命精神深深激荡在我的心里。”
一路研学,一步步走进历史,又何尝不是历史在伴随着这群青年在一路同行。每一年,或是学校带队出行,或是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共同出行,在吉林省内8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个红色教育培训中心、16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等地方,留下了他们年轻有力的脚印,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对红色历史的深思与敬畏,红色文化在他们的生命中得以传承。
新时代的年轻人,在经过红色文化的洗礼后,如同初升的旭日,与这刚刚经历破晓的白山松水一同,迎接新的美好,成为一个个行走着的红色传承人。
新文化报·zaker吉林记者 石竹
小贴士:
1.吉林省博物院:原名吉林省博物馆,1951年建馆。2016年4月28日,吉林省博物院新馆开放,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国家一级博物馆。
截至2016年7月,有文物藏品12万余件,一级文物295件、二级文物3379件、三级文物14280件、其他文物近10万件。其中高句丽、渤海、辽金时期的文物以及中国历代书法绘画、东北抗日联军文物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地址: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永顺路1666号
开放时间:9:00~16:30(周一闭馆)
2.辽源矿工墓陈列馆:辽源市矿工墓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矿工墓,是日伪时期死难矿工埋葬遗址,是日本侵华时期的历史见证地。1998年,被吉林省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吉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吉林省文物局将其推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辽源市西安区泰安大路5048号
开放时间:9:00~16:30(周一闭馆)
3.吉林市劳工纪念馆:也称丰满“万人坑”,是1937年至1945年日伪时期为修建丰满水电站被***致死的劳工的抛尸地。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残酷***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铁证,是“警示后人、勿忘国耻”的生动教材,承担着警示教育后人的作用。纪念馆由苦难劳工史陈列厅、遗骨陈列厅、中国丰满罹难劳工纪念碑及工人慰灵塔等建筑组成。
地址:吉林市丰满区江南乡孟家村五社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

沈阳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